RootData 2025 Top50 機構 & Top100 項目重磅出爐 【查看詳情】
API 下載RootData App

對話 CyberConnect 創始人:如何建設去中心化社交生態,打造現象級 Web3 產品?

2024-09-19 10:49:59

分享至

嘉賓:Wilson,CyberConnect創始人

採訪:西柚,ChainCatcher

截至7月5日,CyberProfile NFT累計鑄造量達124.3萬,持有的錢包地址數為121.8萬,CyberConnect已成為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百萬級用戶體量的Web3社交網絡協議

成立於2021年的CyberConnect旨在將社交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歸還給用戶,使其能夠真正擁有和控制自己在社交網絡中的社交身份、關係、內容、貨幣化獲益方式等。並搭建了以CyberProfile NFT為核心的賬戶體系,將其作為用戶在Web3世界的通行證。

目前,CyberConnect發展路線主要分為協議層和生態應用,前者為開發者提供一個構建應用或整合社交數據的底層基礎設施,後者是基於該協議開發的社交生態應用,現搭建或集成的應用已有50+,Link3就是其中一方產品代表。

Link3作為基於CyberProfile NFT場景搭建的首個應用,已成為CyberConnect生態內的旗艦產品,同時也是Web3社交賽道的現象級網紅產品。目前,Link3上已聚集了2200多家加密領域的企業及組織,包括Messari、dYdX等。另外,在該平台上還聚合了Event(活動日曆)、Post(帖子)、Fanclub、W3ST等產品及功能。

據CyberConnect創始人Wilson介紹,在最近的兩個月內,CyberConnect協議將發布最新版本,屆時將有重大升級改進。即將推出的賬戶抽象錢包CyberWallet致力於提升Web3產品的易用性和CyberConnect賬戶的多鏈通用性,Link3也會上線有意思的新功能。

此外,他還認為由於底層基礎設施在發生巨大的改變,Web3世界必然是會孕育出一種基於虛擬網絡的全新社交方式,而CyberConnect類似的協議和產品生態將會是這新一代社交的根基。

CyberConnect作為去中心化社交網絡用戶從零到百萬級別的背後都有哪些故事?產品升級會有哪些新功能?用戶關注的Link3產品可玩性會不會改善?去中心化社交賽道發展狀況如何?圍繞這些問題ChainCatcher邀請CyberConnect創始人Wilson進行一一探討。

CyberConnect產品定位及新升級版本的優勢

1、ChainCatcher:請您介紹一下CyberConnect產品定位,當時創立項目的初衷是什麼?團隊成員的狀況如何?

Wilson:關於產品定位,CyberConnect目前計劃是做一套中心化賬戶體系,功能類似於Login with CyberConnect,其背後是一整套的用戶賬戶體系,包括用戶名、擁有的社交關係數據(或稱圖譜性數據)、發表的內容、變現、身份勳章的收集等等與賬戶相關的各種社交數據的寫入和讀取。

CyberConnect作為一個多鏈的賬戶體系,在這個賬戶體系下圍繞著CyberAccounts會有一整套智能合約去寫入各種各樣的數據格式包括鏈上和鏈下,裡面存儲著的內容就是與社交相關的數據。今後當通過CyberConnect連接到不同的應用時,可將其賬戶體系中的數據也直接帶到其它應用中,如好友數據、身份數據、內容文章甚至是Monetization(變現渠道)等,還可在不同應用裡面繼續寫入更豐富的身份數據。

之所以做這個項目,是因為當時我們發現在整個Web3世界非常強調資產的所有權,但很多、很有價值的個人數據的歸屬權問題還沒有解決,且整套Login也沒人做的。我們認為,數據歸屬權的問題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應該從關係型的圖譜數據開始切入,比如一位KOL在平台上積累了幾百萬粉絲,他如何能真正擁有這些數據和擁有自己的粉絲,並可以將這些關係帶到不同的平台上面繼續使用、變現。

另外,做CyberConnect也與我們所做的上個區塊鏈項目是有關聯的。

我們團隊於2017年開始在區塊鏈創業,創建的Lino Blockchain曾融資近2000萬美元,並開發了去中心化視頻遊戲直播平台DLive,做到了百萬日活,於2019年被BitTorrent全資收購。

公司被收購後,我們開始研究加密貨幣行業做大做強的瓶頸在哪裡?突破口在哪裡?最終認為社交可能還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我們發現數據問題還未解決,就決定做一套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協議,讓創作者得到更合理的價值分配。

目前,團隊成員是比較全球化的。

2、ChainCatcher: 在5月份發布的簡化版白皮書中提到,CyberConnect主要有三個核心組件,包括CyberProfile(去中心化數字身份)、CyberConnect Social Graph(社交關係圖譜)和錢包CyberWallet。三者在CyberConnect協議中分別承擔什麼樣的角色、之間有何關係?產品分別處於什麼階段?

Wilson:CyberConnect預計會在七、八月份發布最新升級版本,與現在版本相比將有重大改版。

在最新版本中,Cyber Profile和Cyber Wallet會是同等重要的產品。Profile NFT會單獨變成用戶名產品,用以連接用戶賬戶信息。

CyberAccount是一個新的賬戶體系名稱(該產品具體的名稱還未敲定),Accounts是一個智能合約錢包,用智能合約錢包來代表一個人的賬戶,用賬戶與賬戶之間去做交流和溝通。

這套體系會支持兩種Login方式:第一種是傳統的EOA Login,比如用戶使用MetaMask直接登錄,如果沒有Cyber Account賬戶,會自動註冊一個Account,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幫用戶在鏈上部署一個智能合約錢包及此賬戶體系會用到的一些合約;另一種方式可以直接用Web2方式如郵件等登錄註冊智能合約錢包,這種方式降低了用戶門檻。

另外,錢包與身份(identity)的關係會更加統一,所有的信息都會匯聚到CyberAccount賬戶下。這其實就是ERC-4337賬戶抽象,而寫入的社交圖譜可包括數據內容和各種各樣的Monetization(變現渠道)和SBT(CyberConnect體系內稱W3ST、Web3 Status Token)等。而這些內容數據又可分為鏈上和鏈下的部分,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比如SBT、Content NFT或有變現需求的內容等數據可存儲在鏈上;而一些普通的Follow關係、及一些無需放在鏈上的數據內容可以存放在鏈下Arweave或BNB Greenfield上。

3、ChainCatcher: 目前加密市場上已存在各種各樣的鏈上錢包且大多都支持用戶進入CyberConnect相關應用,為何CyberConnect還要單獨另做一個錢包?其與MetaMask等常見的錢包有何不同?

Wilson:CyberWallet核心是為了打造CyberAccount這套賬戶體系。

CyberWallet與MetaMask等錢包定義不同,它不是EOA錢包,但用戶可以用EOA錢包直接登錄註冊一個Smart Contract Wallet。這個關係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戶現在可以使用電話號碼來註冊一個智能合約錢包。

不同的意義在於用戶的重資產部分可以繼續使用已有的EOA錢包承擔原有的義務和功能。而這套新的智能合約錢包主要是用來做社交互動或者是在遊戲內互動使用,提供了各種便利性,用戶的onboarding很方便,無需記複雜的助記詞、還可以優化多鏈互動的Gas payment,如未來可使用CYBER代幣可幫用戶代支付鏈上的各種手續費。這意味著用戶無需在Polygon互動先買Matic,在BNB Chain互動先買BNB等複雜操作。在這樣的賬戶體系下,用戶使用產品的體驗會非常流暢,不用關注在哪條區塊鏈上,也不需要過多的金融知識,就可以直接實現與Web3生態應用互動。

此外,這個智能合約錢包與普通錢包還有一個很大區別,它還具有Social Graph的一整套東西。在這之前,普通錢包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用戶基數、TVL(或用戶沉澱資產的多少)等,而智能合約錢包更側重於用戶的網絡數據,如數據網絡效應如何、有多少人在使用、用戶與用戶之間產生了多少有意義的關係、沉澱了多少內容在這個賬戶體系裡等,這些是對應用方有價值的數據,類似於用Facebook賬號登錄其它應用,用微信登錄王者榮耀,把好友關係帶過去。

CyberWallet更開放,不但賬戶歸用戶所有,還可以將其好友、內容等選擇性地帶到某一些應用裡面,在每個應用裡繼續填充、寫入、記錄、讀取、變現等。因此,當第三方開發者在選擇要接入哪個賬戶體系時,數據網絡或將成為競爭點。在早期,普通錢包是更關注adoption、資金沉澱、或比較誰的DeFi功能更多等,智能錢包更關注的是易用性和高效的數據架構。

關於CyberWallet產品,首先會先邀請開發者做測試,等功能完善後,將會對生態及用戶開放。第一版本將大概在七、八月份上線。

4、ChainCatcher:在社交賽道,CyberConnect與Lens都是使用NFT來表示個人資料(Profile)等,時常被用戶拿來比較。二者在產品設計及運營策略有何不同?

Wilson:首先,前面提到的CyberConnect最新升級版本與Lens已有很大區別。Lens還完全是一套基於NFT的社交圖譜,而CyberConnect已經是一套完整易用的通用賬戶體系。

具體來說,CyberConnect對於普通用戶及高頻操作、多鏈協作的深度參與用戶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在協議設計上,CyberConnect更關注用戶的易用性和未來市場的格局走勢,堅定地認為未來是多鏈的世界,但Lens是單鏈設計;在產品易用性方面,如何讓普通用戶、沒有錢包的用戶及已有的圈內用戶等更加方便、易用的與各種各樣的應用互動,CyberConnect更有優勢;另外,CyberConnect在創建時間上也比Lens領先了約近1年,在數據上,應用的整體活躍度也都高於Lens。

5、ChainCatcher:CyberConnect更關注C端用戶,而Lens提供的產品和功能更適合開發者的觀點是正確的嗎?

Wilson:並非如此,其實CyberConnect關注和致力於解決的問題都是開發者關注的問題。以對未來的兩個預判來說,多鏈方面其實是開發者更願意接受多鏈部署,且從行業的發展格局來看,多鏈也是一個必然趨勢。另外,用戶的易用性問題直接關係到開發者後期用戶增長的難度。所以這些問題本質上也是開發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最終開發者關注的依舊是C端用戶的真實需求。

6、ChainCatcher: CyberConnect中有個人資料NFT(ccProfile)、內容NFT(Essence)、訂閱(SubscribeNFT)。但從鑄造NFT數量來說,目前ccProfile最多(已鑄造124.3萬個),另外兩個NFT,無論從數量還是用戶關注度都遠遠低於前者。造成三者之間的數量上的差異原因是什麼?如何提高用戶的內容創作和訂閱的活躍度呢?

Wilson: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統計的這些數據只是鏈上數據,還有大量的社交關係和發文的數據等存儲在Arweave或其他去中心化平台上這部分數據雖沒被用戶看到,但實際上這些操作是非常高頻的。

這樣做的核心原因是: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適合直接放到鏈上,否則只會提高用戶的交互成本且是沒有意義的。用戶更關注的是對數據是否擁有所有權,架構是否合理等。

比如用戶的一個普通點讚、follow等是無需放在鏈上的,如果把這些放到鏈上,其實是在浪費鏈上的資源;而一些高質量的內容就更適合放在鏈上,並可以將其變成一個NFT驅使用戶去收藏。

CYBER代幣分配影響

7、ChainCatcher: CYBER代幣已於5月18日在Coinlist上公開發售,目前發幣後情況如何?關於代幣賦能及應用有何計劃?

Wilson:CYBER代幣還沒有TGE(正式面向市場),按照Coinlist公開信息,TGE應該是在Q4左右。CyberConnect整個生態無論是developer、應用方、還是用戶等都是處於很活躍的狀態。

8、ChainCatcher:關於此次代幣發售中文社區用戶有不少吐槽,一方面是Coinlist限制中國用戶使用;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用戶反饋由於操作不規範導致CYBER白名單、還有已中簽用戶的Coinlist賬戶被封。對此CyberConnect有何要解釋的嗎?

Wilson:這主要是一個法律問題,Coinlist官方有一整套規則,包括用戶的禁止條件、身份認證是否合規等,而CyberConnect也只能按照Conlist平台官方規則執行,並沒有其它操作。對社區來說,平台最關鍵的是要如何識別出每個人的貢獻,以在後續的激勵方面能夠按照用戶的貢獻公平的做一個Airdrop。

9、ChainCatcher:對於無法參與白名單公售的用戶,更關注官方提到的12%社區獎勵,其中有20%(CYBER總代幣的2.4%)將對早期社區用戶獎勵。從分配量上來說,這個設計的初衷是什麼?除了代幣之外,早期用戶還可參與哪些激勵活動?

Wilson:設計的初衷是希望讓CyberConnect在早期就實現去中心化,把網絡的治理權和所有權分散出去。那要怎麼分散呢?------根據用戶對網絡的貢獻來進行分配Token。

早期用戶除關注代幣外,還可以參與平台上的Mystery Box寶箱(如今地板價都在0.4ETH以上)、Mini Shard等NFT獎勵和SBT發行等活動。隨著後期的發展、激勵機制也會是不斷迭代的。

關於獎勵會如何分配,請用戶及時關注官方信息。

10、ChainCatcher: 關於數據的變化,據Dune顯示,ccProfile NFT數量增長主要集中在今年3月份,日均最高鑄造量為9萬多,但在代幣公布之後,如今的交易量及用戶活躍數都有所下降。對於ccProfile數據變化有什麼看法?是否有空投預期的影響?

Wilson:首先,關於數據方面,CyberConnect目前表現是良好和健康的。個人並不認為數據增長不保持在高峰就是一個不好的事情,這是一個正常的產品周期問題。當前首要任務是把協議開發的更完善,Link3應用也有很多正在開發的內容,讓它真的變得好玩好用。就數據來而言,個人不覺得現在這個數據或者整個網絡活躍程度出現了什麼大問題。現在每天仍有幾萬個鏈上操作,若加鏈下操作的會更多。

目前協議約有10萬DAU,在Web3應用中已是不错的成績。

Link3在未來如何提高可玩性?

11、ChainCatcher: Link3創立的初衷及發展現狀如何?

Wilson:最初做Link3是切入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場景,當時發現用戶對Profile(all in one link-in-bio)是有需求的,想做成一個由用戶自己擁有的profile。CyberConnect可實現這些功能、將其產品化,這就是Link3的最初版本。目前,這個功能依舊是實用且流行的,如最近dYdX已在官方Twitter賬戶簡介中添加了Link3 profile鏈接。

如今Link3上面已認證並添加了2200多個cryto native企業級的客戶,包括Messari、dYdX、BNB Chain、Arbitrum等。約有40%以上的用戶已經將Link3鏈接添加在其社交媒體上如Twitter賬號簡介中。可見,Link3已成為簡單、實用、好用的Web3產品。

後來,Link3拓展了Post、Event、Fanclub、W3ST等場景及功能,這也是在摸索Crypto native場景下有哪些功能是用戶真正需要且有應用場景的,而不是去Copy一個Twitter,把Web2搬到Web3上。

7月份,Link3將會上線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功能,請關注官方更新。

12、ChainCatcher: 儘管Link3在Web3社交賽道產品比較創新,但也有不少用戶反饋,Link3產品頁面聚合的內容太多,使用時有些抓不到重點。如何看待這些評價?

Wilson:其實,我們每做一個功能早已意識到這可能會是一個問題。在產品早期是需要不斷嘗試、用戶反饋再慢慢去聚焦,這是正常的迭代過程。就像大家現在使用的社交產品一樣,在早期同樣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功能,只不過後來慢慢優化、迭代收斂,一些產品功能不見了。

目前,Link3產品上的內容包括用戶的使用流程和onboarding,確實沒有簡單明瞭告訴用戶進來可以做什麼,我們也是知道這個問題的,但這些是需要時間和市場反饋慢慢去做產品功能調整、優化和收斂的。

我們確實沒有將內容完全聚焦到某個功能點上。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好事,Link3在這種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可找到一個最大的機會和最有用戶需求的場景再去深挖,這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產品發展路徑。

13、ChainCatcher:有用戶反饋Link3更像是為項目方搭建的廣告營銷平台,可玩性比較差,Event和Fanclub發布的某些活動大多是為了做任務而做任務。關於Link3的可玩性你如何看待?

Wilson:Event上的活動基本上都是第三方發布的活動,組織方發起活動,我們的角色是作為一個工具提供方來提供支持,並沒有太多的控制,這是一個市場需求;Fanclub後面會有一個升級改版,其核心訴求與Link3的願景一樣,找到一個市場空間大、又比較有趣的需求。

Link3可能在現階段不是一個很完美的應用,當然也不是我們預期的樣子。但希望能通過不斷的測試和迭代中去找到最優解,我們也一直在思考怎麼做一款真正好用、離不開的產品。7月份,Link3推出的一些新功能,會有所改善當前的問題。

14、ChainCatcher: 作為基礎設施,生態是否繁榮、開發者活躍度如何往往成為一個協議的發展前景重要判斷依據。儘管在CyberConnect官網顯示已有多個生態項目,但除了Link3產品,其它生態應用知名度、用戶活躍度並不高。CyberConnect的發展策略是什麼?未來會有哪些計劃?

Wilson:首先,我們很支持生態裡的項目發展,目前一些生態項目量級其實表現是不錯的,如Readon、W3Space、Atem Network、Phaver、CyberTune、Clasp、Wondera(產品還未完全上線)等等,其真實用戶數據情況超越了絕大多數的Web3應用。另外,BNB Chain發布的鏈上Top20 apps排行榜裡有五六個應用都來源於CyberConnect生態。

當前主要的問題是Web3社交賽道還沒有特別好的、大規模的應用跑出來,這是整個市場的狀況,需要時間發展。在社交領域,從流量上和真正的用戶數量來看,Link3應該是目前量級最大的應用。但客觀來說,這些產品很小、還很早期,當然這並不是一個什麼問題。

我們會大力扶持生態裡的一些優質開發者和應用。比如Fanclub上面時不時會推出一些特別推薦來給予生態支持,其中CyberTune在我們推廣後,每日數據情況表現都不錯。只是當前的行業狀況想要做出一款真的殺手級產品來,還需要花很多的時間、精力、人力去努力。

CyberConnect生態與其他生態對比,應用的場景、用戶的體驗、數據表現等還是有優勢的。

Web3社交賽道為何很難有爆款?

15、ChainCatcher: 目前,在Web3社交賽道產品主要是以CyberConnect、Lens、Deso等這樣的基礎設施為主,真正爆款類應用產品非常少。即使偶爾出現一些應用,生命周期也非常短,如號稱推特殺手的Damus熱度不到一周,且很多Web3社交產品希望成為去中心化版的Twitter、Discord或Instagram等複製版。為何去中心化社交賽道的產品為何一直很難有爆款?大規模採用缺乏的是什麼?

Wilson:首先社交這個品類,無論是Web3還是web2都是不好出爆款的。就拿Web2來說,上次誕生的Killer社交產品是什麼時候?大約是在5年前。這是因為社交產品需要大型的網絡效應,要非常多的嘗試,是需要耐心的。上一次圈內做過的、最大的社交類型產品其實就是DLive直播平台,也是我們團隊的上個項目、達到了過百萬DAU量級,有Youtube上最大的主播獨家在上面直播遊戲。

但Web3提供了一個有意思、很不一樣的土壤。例如資產權,當個人擁有資產之後,社交狀況也會變得不一樣,社交場景和豐富程度增加很多。舉個例子,在學生時期的社交可能是比較純粹沒有涉及資產,但當進入社會後,可能會因名牌包包、奢侈品、車子、房子等外在的產品賦予更多社交身份。

Web3提供的土壤是好的,當然也有很多瓶頸,這也就是CyberConnect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用戶的onboarding、數據的互通性,數據架構的搭建,數據如何寫入和存儲等。其中底層網絡設施也在解決各種各樣的瓶頸,比如Layer1、Layer2、Layer3要解決的是可擴展性、隱私問題等。

由於底層基礎設施在發生巨大的改變,Web3世界必然是會孕育出一種基於虛擬網絡的全新社交方式。而CyberConnect類似的協議和產品生態,將是這新一代社交的根基。

16、ChainCatcher: 社交應用變現其實不僅是去中心化社交賽道的問題還一直困擾著中心化應用如Soul、知乎、小紅書等。不過,目前在中心化社交平台仍以廣告方式來變現。在CyberConnect平台,用戶和應用的變現會是什麼形式?

Wilson:應用方要變現會有自己的變現方法,以廣告的形式也是可以的。比如Reddit cryptocurrency社區內容版塊,就是以廣告的形式在變現,發行了MOON代幣給其社區成員,一些項目可以用MOON去買Banner位,官方又會把MOON獎勵給此板塊內容的優質創作者。這時受益人不僅僅是平台的運營方,用戶也可得到好處,這也是剛才提到的所有權帶來的一個變化,無論是哪種變現模式,對用戶和創作者來說都必然是更加有利的。這些也都是Web3和CyberConnect在探索的可以讓應用實現的更好的變現方式。

17、ChainCatcher: CyberConnect儘管可通過ccProfile NFT付費的方式來獲得收入,這對於已經習慣了免費的用戶來說仍是一個門檻,會影響用戶進入生態,團隊是如何平衡的?

Wilson:對CyberConnect來說,Profile NFT用戶名註冊付費是一個協議層面的收入。不過這個其實是沒有任何門檻的,Profile用戶名類似於我們使用手機號,用戶可以免費註冊一個普通的手機號,但如果要一個漂亮的手機尾號,就需要支付一個高費用,這是一個正常的事情,因為優質的名字是有限的資源。這是一個Freemium model(免費增值)的商業形式,低門檻的同時又有一定的變現或收益給到這個協議。

在最新版本裡還會有更多CYBER代幣的應用場景。

但對CyberConnect整個協議來說,更多考慮的是Token utility,並不是利益驅動的。

對於Link3應用變現的方法有很多,如早前嘗試的在某些Post開通了Donate功能,在Mint NFT的同時可以用戶可以給它一個打賞,只不過這並不是我們的一個優先級。

對話 CyberConnect 創始人:如何建設去中心化社交生態,打造現象級 Web3 產品?

最近融資

查看更多
$11M 10-10
$460M 10-10
$300M 10-10

近期發行Token

查看更多
Animus ANIMUS
10-08
10-08
10-08

𝕏 最新關注

查看更多